大正藏第 05 册 No. 0220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001-200卷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二十九
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
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七
“复次,世尊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等,欲得常见十方无数无边世界现说妙法一切如来、应、正等觉法身、色身、智慧身等,当于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,供养恭敬、尊重赞叹,至心听闻、受持、读诵、精勤修学、如理思惟,广为有情宣说流布。
“世尊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等,欲得常见此佛土中现在如来、应、正等觉法身、色身、智慧身等,当于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,供养恭敬、尊重赞叹,至心听闻、受持、读诵、精勤修学、如理思惟,广为有情宣说流布。
“世尊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等,欲得常见十方三世一切如来、应、正等觉法身、色身、智慧身等,当于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,供养恭敬、尊重赞叹,至心听闻、受持、读诵、精勤修学、如理思惟,广为有情宣说流布。
“世尊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等修行般若波罗蜜多,应以法性于诸如来、应、正等觉修随佛念。
“世尊!法性有二:一者、有为,二者、无为。云何名为有为法性?谓如实知我智、有情智、命者智、生者智、养者智、士夫智、补特伽罗智、意生智、儒童智、作者智、受者智、知者智、见者智,若色智、受智、想智、行智、识智,若眼处智、耳处智、鼻处智、舌处智、身处智、意处智,若色处智、声处智、香处智、味处智、触处智、法处智,若眼界智、色界智、眼识界智、眼触智、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智,若耳界智、声界智、耳识界智、耳触智、耳触为缘所生诸受智,若鼻界智、香界智、鼻识界智、鼻触智、鼻触为缘所生诸受智,若舌界智、味界智、舌识界智、舌触智、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智,若身界智、触界智、身识界智、身触智、身触为缘所生诸受智,若意界智、法界智、意识界智、意触智、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智,若地界智、水界智、火界智、风界智、空界智、识界智,若无明智、行智、识智、名色智、六处智、触智、受智、爱智、取智、有智、生智、老死愁叹苦忧恼智,若布施波罗蜜多智、净戒波罗蜜多智、安忍波罗蜜多智、精进波罗蜜多智、静虑波罗蜜多智、般若波罗蜜多智,若内空智、外空智、内外空智、空空智、大空智、胜义空智、有为空智、无为空智、毕竟空智、无际空智、散空智、无变异空智、本性空智、自相空智、共相空智、一切法空智、不可得空智、无性空智、自性空智、无性自性空智,若真如智、法界智、法性智、不虚妄性智、不变异性智、平等性智、离生性智、法定智、法住智、实际智、虚空界智、不思议界智,若苦圣谛智、集圣谛智、灭圣谛智、道圣谛智,若四静虑智、四无量智、四无色定智,若八解脱智、八胜处智、九次第定智、十遍处智,若四念住智、四正断智、四神足智、五根智、五力智、七等觉支智、八圣道支智,若空解脱门智、无相解脱门智、无愿解脱门智,若五眼智、六神通智,若佛十力智、四无所畏智、四无碍解智、大慈智、大悲智、大喜智、大舍智、十八佛不共法智,若无忘失法智、恒住舍性智,若一切智智、道相智智、一切相智智,若一切陀罗尼门智、一切三摩地门智,若预流智、一来智、不还智、阿罗汉智,若预流向预流果智、一来向一来果智、不还向不还果智、阿罗汉向阿罗汉果智,若独觉智、独觉菩提智,若菩萨摩诃萨智、菩萨摩诃萨行智,若三藐三佛陀智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智,若善法智、不善法智、无记法智,若过去法智、未来法智、现在法智,若欲界系法智、色界系法智、无色界系法智,若学法智、无学法智、非学非无学法智,若见所断法智、修所断法智、非所断法智,若有色法智、无色法智,若有见法智、无见法智,若有对法智、无对法智,若有漏法智、无漏法智,若有为法智、无为法智,若有罪法智、无罪法智,若世间法智、出世间法智,若杂染法智、清净法智,诸如是等无量门智,皆悉名为有为法性。
“云何名为无为法性?谓一切法无生无灭、无住无异、无染无净、无增无减、无相无为无性自性。云何名为无性自性?谓无我性,无有情性,无命者性,无生者性,无养育者性,无士夫性,无补特伽罗性,无意生性,无儒童性,无作者性,无受者性,无知者性,无见者性;若无色性,无受、想、行、识性;若无眼处性,无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处性;若无色处性,无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处性;若无眼界性,无色界、眼识界及眼触、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性;若无耳界性,无声界、耳识界及耳触、耳触为缘所生诸受性;若无鼻界性,无香界、鼻识界及鼻触、鼻触为缘所生诸受性;若无舌界性,无味界、舌识界及舌触、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性;若无身界性,无触界、身识界及身触、身触为缘所生诸受性;若无意界性,无法界、意识界及意触、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性;若无地界性,无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识界性;若无无明性,无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处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愁叹苦忧恼性;若无布施波罗蜜多性,无净戒、安忍、精进、静虑、般若波罗蜜多性;若无内空性,无外空、内外空、空空、大空、胜义空、有为空、无为空、毕竟空、无际空、散空、无变异空、本性空、自相空、共相空、一切法空、不可得空、无性空、自性空、无性自性空性;若无真如性,无法界、法性、不虚妄性、不变异性、平等性、离生性、法定、法住、实际、虚空界、不思议界性;若无苦圣谛性,无集、灭、道圣谛性;若无四静虑性,无四无量、四无色定性;若无八解脱性,无八胜处、九次第定、十遍处性;若无四念住性,无四正断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觉支、八圣道支性;若无空解脱门性,无无相解脱门、无愿解脱门性;若无五眼性,无六神通性;若无佛十力性,无四无所畏、四无碍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舍、十八佛不共法性;若无无忘失法性,无恒住舍性性;若无一切智性,无道相智、一切相智性;若无一切陀罗尼门性,无一切三摩地门性;若无预流性,无一来、不还、阿罗汉性;若无预流向预流果性,无一来向一来果、不还向不还果、阿罗汉向阿罗汉果性;若无独觉性,无独觉菩提性;若无菩萨摩诃萨性,无菩萨摩诃萨行性;若无三藐三佛陀性,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性;若无善法性,无不善、无记法性;若无过去法性,无未来、现在法性;若无欲界系法性,无色界系法性,无无色界系法性;若无学法性,无无学、非学非无学法性;若无见所断法性,无修所断、非所断法性;若无有色法性,无无色法性;若无有见法性,无无见法性;若无有对法性,无无对法性;若无有漏法性,无无漏法性;若无有为法性,无无为法性;若无有罪法性,无无罪法性;若无世间法性,无出世间法性;若无杂染法性,无清净法性,无如是等无量门性,空、无所有、无相、无状、无言、无说、无觉、无知,如是名为无性自性。如是诸法无性自性,皆悉名为无为法性。”
尔时,佛告天帝释言:“如是!如是!如汝所说。憍尸迦!过去如来、应、正等觉,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,已证无上正等菩提;未来如来、应、正等觉,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,当证无上正等菩提;现在十方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一切如来、应、正等觉,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,现证无上正等菩提。憍尸迦!过去如来、应、正等觉声闻弟子,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,已得预流果,已得一来、不还、阿罗汉果;未来如来、应、正等觉声闻弟子,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,当得预流果,当得一来、不还、阿罗汉果;现在十方无量无数无边世界,一切如来、应、正等觉声闻弟子,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,现得预流果,现得一来、不还、阿罗汉果。憍尸迦!过去独觉,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,已证独觉菩提;未来独觉,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,当证独觉菩提;现在独觉,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,现证独觉菩提。何以故?憍尸迦!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秘密藏中,广说三乘相应法故。然此所说以无所得为方便故,无性无相为方便故,无生无灭为方便故,无染无净为方便故,无造无作为方便故,无入无出为方便故,无增无减为方便故,无取无舍为方便故,如是所说由世俗故,非胜义故。所以者何?如是般若波罗蜜多非般若波罗蜜多、非非般若波罗蜜多,非此岸、非彼岸、非中流,非陆、非水,非高、非下,非平等、非不平等,非有相、非无相,非世间、非出世间,非有漏、非无漏,非有为、非无为,非有罪、非无罪,非有色、非无色,非有见、非无见,非有对、非无对,非善、非不善,非有记、非无记,非过去、非未来、非现在,非欲界系、非色界系、非无色界系,非学、非无学、非非学非无学,非见所断、非修所断、非非所断,非有、非空,非境、非智。憍尸迦!如是般若波罗蜜多,不与诸佛法,不与菩萨法,不与独觉法,不与预流法,不与一来法,不与不还法,不与阿罗汉法,不舍异生法。”
时,天帝释复白佛言:“世尊!如是般若波罗蜜多,是大波罗蜜多,是无上波罗蜜多,是无等等波罗蜜多。
“世尊!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,虽知一切有情心行境界差别,而不得我,不得有情、命者、生者、养者、士夫、数取趣者、意生、儒童、作者、受者、知者、见者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色,不得受、想、行、识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眼处,不得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处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色处,不得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处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眼界,不得色界、眼识界及眼触、眼触为缘所生诸受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耳界,不得声界、耳识界及耳触、耳触为缘所生诸受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鼻界,不得香界、鼻识界及鼻触、鼻触为缘所生诸受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舌界,不得味界、舌识界及舌触、舌触为缘所生诸受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身界,不得触界、身识界及身触、身触为缘所生诸受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意界,不得法界、意识界及意触、意触为缘所生诸受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地界,不得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识界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无明,不得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处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愁叹苦忧恼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布施波罗蜜多,不得净戒、安忍、精进、静虑、般若波罗蜜多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内空,不得外空、内外空、空空、大空、胜义空、有为空、无为空、毕竟空、无际空、散空、无变异空、本性空、自相空、共相空、一切法空、不可得空、无性空、自性空、无性自性空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真如,不得法界、法性、不虚妄性、不变异性、平等性、离生性、法定、法住、实际、虚空界、不思议界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苦圣谛,不得集、灭、道圣谛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四静虑,不得四无量、四无色定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八解脱,不得八胜处、九次第定、十遍处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四念住,不得四正断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觉支、八圣道支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空解脱门,不得无相、无愿解脱门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五眼,不得六神通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佛十力,不得四无所畏、四无碍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舍、十八佛不共法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无忘失法,不得恒住舍性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一切智,不得道相智、一切相智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一切陀罗尼门,不得一切三摩地门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预流,不得一来、不还、阿罗汉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预流向预流果,不得一来向一来果、不还向不还果、阿罗汉向阿罗汉果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独觉,不得独觉菩提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菩萨摩诃萨,不得菩萨摩诃萨法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得三藐三佛陀,不得三藐三佛陀法。
“何以故?非此般若波罗蜜多因有所得而现前故。所以者何?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都无自性亦不可得,能得、所得及二依处性相皆空不可得故。”
尔时,佛告天帝释言:“如是!如是!如汝所说。何以故?憍尸迦!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为方便,长夜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,尚不得菩提及萨埵,况得菩萨摩诃萨!此菩萨摩诃萨既不可得,岂得菩萨摩诃萨法!菩萨与法尚不可得,况得诸佛及诸佛法!”
时,天帝释复白佛言:“世尊!菩萨摩诃萨为但行般若波罗蜜多,亦行余五波罗蜜多耶?”
佛言:“憍尸迦!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为方便,具行六种波罗蜜多。行布施时,不得施者,不得受者,不得施及施物;行净戒时,不得净戒,不得恶戒,不得持净戒者;行安忍时,不得安忍,不得忿恚,不得行安忍者;行精进时,不得精进,不得懈怠,不得行精进者;行静虑时,不得静虑,不得散乱,不得行静虑者;行般若时,不得般若,不得恶慧,不得行般若者。
“复次,憍尸迦!菩萨摩诃萨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,修习一切波罗蜜多,令速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,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,所修布施波罗蜜多无所执着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行净戒时,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,所修净戒波罗蜜多无所执着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行安忍时,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,所修安忍波罗蜜多无所执着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行精进时,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,所修精进波罗蜜多无所执着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行静虑时,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,所修静虑波罗蜜多无所执着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时,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尊为导,所修般若波罗蜜多无所执着速得圆满。
“复次,憍尸迦!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故无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色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受、想、行、识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眼处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处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色处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处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眼界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色界、眼识界及眼触、眼触为缘所生诸受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耳界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声界、耳识界及耳触、耳触为缘所生诸受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鼻界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香界、鼻识界及鼻触、鼻触为缘所生诸受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舌界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味界、舌识界及舌触、舌触为缘所生诸受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身界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触界、身识界及身触、身触为缘所生诸受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意界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法界、意识界及意触、意触为缘所生诸受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地界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识界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无明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处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愁叹苦忧恼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内空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外空、内外空、空空、大空、胜义空、有为空、无为空、毕竟空、无际空、散空、无变异空、本性空、自相空、共相空、一切法空、不可得空、无性空、自性空、无性自性空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真如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法界、法性、不虚妄性、不变异性、平等性、离生性、法定、法住、实际、虚空界、不思议界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苦圣谛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集、灭、道圣谛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布施波罗蜜多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净戒、安忍、精进、静虑、般若波罗蜜多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四静虑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四无量、四无色定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八解脱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八胜处、九次第定、十遍处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四念住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四正断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觉支、八圣道支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空解脱门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无相、无愿解脱门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五眼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六神通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佛十力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四无所畏、四无碍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舍、十八佛不共法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无忘失法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恒住舍性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智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道相智、一切相智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陀罗尼门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一切三摩地门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预流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一来、不还、阿罗汉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预流向预流果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一来向一来果、不还向不还果、阿罗汉向阿罗汉果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独觉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独觉菩提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菩萨摩诃萨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菩萨摩诃萨行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是菩萨摩诃萨于三藐三佛陀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;于无上正等菩提,以无所得为方便,修习般若波罗蜜多。由此因缘无所执着,令所修习速得圆满。
“憍尸迦!如赡部洲所有诸树枝条、茎干、花叶、果实,虽有种种形色不同,而其阴影都无差别;如是布施、净戒、安忍、精进、静虑波罗蜜多虽各有异,而由般若波罗蜜多摄受,回向一切智智,以无所得为方便故亦无差别。”
尔时,天帝释白佛言:“世尊!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成就广大殊胜功德,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成就一切殊胜功德,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成就无量殊胜功德,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成就圆满殊胜功德,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成就无边殊胜功德,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成就无对殊胜功德,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成就无尽殊胜功德,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成就无分限殊胜功德,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成就无等等殊胜功德,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成就难思议殊胜功德,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成就不可说殊胜功德。
“世尊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等书写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,众宝严饰,以无量种上妙花鬘、涂散等香、衣服、缨络、宝幢、幡盖、众妙、珍奇、伎乐、灯明,尽诸所有供养恭敬、尊重赞叹,依此经说如理思惟。有善男子、善女人等,书写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施他受持、广令流布。此二福聚何者为多?”
佛言:“憍尸迦!我还问汝,随汝意答。若善男子、善女人等从他请得佛设利罗,以宝函盛置高胜处,复持无量上妙花鬘、涂散等香、衣服、缨络、宝幢、幡盖、众妙、珍奇、伎乐、灯明,尽诸所有供养恭敬、尊重赞叹。有善男子、善女人等从他请得佛设利罗,分施与他如芥子许,令彼敬受如法安置,复以无量上妙花鬘、涂散等香、衣服、缨络、宝幢、幡盖、众妙、珍奇、伎乐、灯明,尽诸所有供养恭敬、尊重赞叹。于意云何?如是前后二种福聚何者为多?”
天帝释言:“世尊!如我解佛所说法义,若善男子、善女人等从他请得佛设利罗,以宝函盛置高胜处,复持无量上妙花鬘、涂散等香、衣服、缨络、宝幢、幡盖、众妙、珍奇、伎乐、灯明,尽诸所有供养恭敬、尊重赞叹。有善男子、善女人等从他请得佛设利罗,分施与他如芥子许,令彼敬受如法安置,复以无量上妙花鬘、涂散等香、衣服、缨络、宝幢、幡盖、众妙、珍奇、伎乐、灯明,尽诸所有供养恭敬、尊重赞叹。此二福聚后者为多。何以故?一切如来、应、正等觉本以大悲观有情类,应于诸佛设利罗所归敬供养而得度者,以金刚喻三摩地力,碎金刚身令如芥子,复以深广大悲神力加持,如是佛设利罗令于如来般涅槃后,有得一粒如芥子量,种种供养其福无边,于天人中受诸妙乐,乃至最后得尽苦际,故施他者其福为多。”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二十九